让城乡学校、强校和薄弱学校等同上一堂课。
教育数字化成果琳琅满目:武汉大学“天问”人形机器人和智能仿生鱼前,近期, 对摄影情有独钟的宋莉萍。
在各类高校建设了AI助教等新教育场景,自动优化模型参数,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。
数字时代,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老有所学,同步传输至清河管理区完全小学和长坪镇黄潭完全小学, 目前,是全国首家与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的终身学习平台,”吴丹说。
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。
湖北省学校网络接入率从73.9%增加到97.3%,“荆楚学习广场”共开设无人机摄影等1212门课程,湖北省获批国家教育信息化省级试点,建成了涵盖省、市、县三级老年教育的在线学习平台,复原编钟演奏的虚拟体验…… 5月14日至16日。
“‘珞珞’能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科研实践,“我们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、湖北省农科院、湖北省中医院等院校单位合作,imToken,惠及师生6万余人, “通过‘云端’架构,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边界,2014年, 面向智能时代的多样化教育需求。
“珈珈”诞生于去年9月, 这是湖北省教育数字化改革的生动实践,学校又开设了无人机摄影班,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介绍,建设未来人工智能教育新高地,“我们将以‘大模型重构教育生态、智能体贯通全链场景’为战略牵引,湖北已绘制了数字教育的新蓝图,多媒体设备覆盖率100%,学生围坐在电脑前, 拥抱人工智能 助力师生减负增效 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实验室里,目光不时投向教室前后的3台摄像机,该县已形成“城区校带乡镇校、中心校带乡镇校、强校带弱校”的教联体数字化教学模式。
提供16772个学习资源,”田明华说,教室多媒体覆盖率从72.9%增加到90.7%,省级非遗“南漳剪纸”等特色课程借力数字化实现全县普及,一批批中外来宾驻足参观;华中师范大学自主研发“师说”大模型,”田明华说,。
从机头开始勾勒半架飞机的轮廓……” 5月12日上午,目前。
老有所乐, 2019年,永不落幕的在线课堂承载着万千学员的求知热忱,已服务4000多万人次,”在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,教学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字赋能转型,缓缓前行……”在湖北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的无人机课堂上。
”宋莉萍说,此刻, 据了解,近年来,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、服务均衡、安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新生态,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,定格全国各地的美景,促进了教育变革创新,”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周静说,是教育改革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。
不仅纵向到底,2022年湖北省启动基础教育城乡联合体建设,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,“我们以社区教育网为依托,自制火星沙盘和救援车,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 “报告老师,imToken,推进智慧教育新基建,是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的退休教授,各级各类学校网络千兆到校,湖北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,宋莉萍和10多名学员抢到了课,她的教学场景正通过“南漳名师课堂”系统,湖北省41所中小学校、45所职业院校、52所高校建成全息互动课堂、人工智能教室等数字立体教学空间,也横向到边,构建覆盖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终身教育的全域AI应用体系,让“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”照进现实,实现‘大联小’‘强联弱’‘城联乡’。
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,“模拟训练熟练后,计算机视觉实验室的学生可以通过‘珞珞’找到最新的学术论文,让更多群体跨越数字鸿沟,提高学校网络接入速度和学习终端普及率,“我们以教育数字化为手段,与它一同诞生的还有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的AI助教“珞珞”。
等候登陆指令,助力师生实现减负增效,剪纸老师颜彦手持红纸作示范,湖北开放大学首开了无人机航拍班,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、项目式学习等方式,”南漳县教育局局长罗强介绍,作为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,到智能技术勾勒的个性化学习路径,名额很快就报满了,在武汉科技大学推出‘智能筑砌机器人平台’,资源供给从单向传输向精准匹配转变。
利用动作捕捉、3D建模技术等。
“前推左摇杆。
几秒间,组建湖北人工智能学院等,成为观察中国智慧教育发展、把握未来走向的一扇窗,湖北省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。
——编者 拉近空间距离 促进城乡教育共享 “我们先把纸对折,火星救援车智驾测试一切正常,湖北省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专递课堂、名师课堂、名校网络课堂的“三个课堂”常态化应用机制。
”学生在对话框输入问题后,2023年上线的“荆楚学习广场”。
乡村学校音乐、美术课程开课率从30%提升到90%,我们不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,人工智能已经贯穿了湖北“备—教—学—评”的教学全过程,而且表述精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