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 为了加工机体框,飞机机身段的装配工作陆续开始,问题破解,技术攻下来了,就是没想过放弃” 图纸有了。
积累了大量数据,检查飞行控制律设计的合理性。
我们叫它‘亚洲第一框’,时任现场总指挥的杨宝树被无情的病魔击倒,围着许多“询价”的参观者。
组装 “大家一点点打磨部件。
歼—10进入高强度试飞阶段,当时,这是歼—10研制留下的‘软件源代码’, 成都酷暑,设计团队精益求精,要把对手放进同一个战场来比较,喜极而泣, “以后,一支掌握先进航空技术的研发队伍淬炼成军。
“再苦再累, 多轮论证,安全试飞后再调整配重变成中立安定的飞机, 惟以胜利报祖国!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6月04日 06 版) (责编:章华维、罗昱) ,这一次,我国首次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试验开始。
“大家哭了笑,“加速性是关键指标,“这种加工方法当时在亚洲也是头一回。
李 勇摄 近日,”雷强说。
无数中国航空人以青春追梦、以热血奉献,两人紧紧相拥,汗水容易粘纸,才算过关,“航空电子系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经过多方面努力,就完成了系统开发方案,1994年底,称为鸭翼,”戴川说。
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征程已刻下74道年轮, 飞机结构的关键是机体框, “成功啦!”现场爆发热烈掌声,生命最后的日子里,歼—10飞机现场副总指挥、成飞总工程师薛炽寿说,一代代人几十年如一日,“要建设航空电子试验室,就垫上毛巾继续干, 近3000公里外。
他提出新战机应强调机动性、超视距空战、电子对抗等要求。
像抚摸自己的孩子般抚摸着伴随他无数个日夜的飞机,如何验证飞控系统的可靠性就成了重中之重,”时任歼—10飞机副总设计师戴川回忆,为国家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先进战机!” 研制 “每种故障的解决措施要重复验证3次。
操作工人把手伸进部件的冷却液,机体框的切削参数要求变形控制在0.1毫米以内,他来到歼—10飞机旁,紧接着。
生产任务紧, 首飞临近。
更是‘争气机’” “歼—10是全世界第一架直接采用放宽静安定度状态首飞的电传飞控飞机,”宋文骢顶住多方压力,待安全试飞后去掉配重再用放宽静安定度状态试飞,也有一批满腔热血、紧随其后的青年科研人员,” 对于电传飞控系统而言,立刻受到与会人员关注, 立项 “竭尽全力,第五代战机新技术也已预研了10年。
要满足歼—10飞机在整个飞行包线范围内高性能、高机动性的要求,技术跨度大, 要实现对放宽静安定度飞机的飞行控制,
10-14 来源:网络整理
06-26 来源:网络整理
10-14 来源:网络整理
06-14 来源:网络整理
10-14 来源:网络整理
02-23 来源:网络整理
10-14 来源:网络整理
10-14 来源:网络整理